近年來,我國鋼鐵行業持續深度調整,其中最根本、影響全局的因素就是鋼材消費結構和消費總量的變化。鋼材消費結構變化帶來消費總量變化的高強度和持續性,是我國鋼鐵行業面臨的巨大挑戰。
從發達國家粗鋼產量達峰后的消費結構變化來看,主要從以建筑主導轉向制造業領域,即建筑用鋼會經歷從減量到基本平穩的階段,而汽車、機械等高端制造業用鋼占比將提升。未來,我國鋼材消費新動力何在?
“短期來看,今年下半年國內需求大概率呈現下降走勢,建筑業對需求的兜底作用將持續減弱,制造業用鋼是近年來鋼材消費增量的核心,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。”王穎生預計,長期來看,我國鋼材需求仍將在峰值平臺區間維持較長一段時間,預計到2035年我國粗鋼產量達到8億噸~9億噸,2050年后預計保持在8億噸左右,我國作為世界最大鋼鐵內需市場的地位將長期存在。
“當前,多數工業化國家鋼鐵表觀消費量下行,但東南亞、非洲、中東地區仍有較大增長空間。”俞建拖認為,“兩新”政策對鋼材需求的拉動作用處于百萬噸級,暫時達不到千萬噸級。從下游行業來看,房地產方面,未來高品質住房需求將增多,基礎設施更新、地下管網完善、建筑抗震等級提升等,都將帶來新的鋼材需求;汽車方面,當前我國每百戶家庭汽車擁有量在60%左右,未來仍有需求增長空間。此外,出口仍是未來帶動鋼材需求的重要方向。 |